在这里,做一个大胆的预测:
未来的新形势下,建筑行业中踏踏实实做工程的企业有80%会活下去,20%被淘汰;联营挂靠的企业中,80%会被淘汰,仅有20%能继续存活。
可以说,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“如何存活下去”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。
一、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3个要点
总体来说,我个人总结出3个要点:
1、预见变化,提前准备。
凡是“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。根据我们的预测,未来几年,将会有约一半的企业被行业淘汰,特别是联营挂靠企业。
因此,建议:联营挂靠做的比较好,比较规范的企业,尽快朝自营方向转型。
2、强身健体,适应变化。
一个企业要发展,首先要有作为非常健康、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。特别是建筑企业的管理层,需要对项目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把握,至少应该花一半的时间放到工地上去。
以联想和华为2家公司为例。以目前来看,整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、业务量最好的企业非华为莫属。如果做建筑的能像任正非那样,一定会成为行业首屈一指的品牌。
未来的3-5年,建筑行业的“死亡率”会比较高。目前,仅仅是拉开序幕而已。希望在座的各位,能够踏踏实实做建筑,努力“强身健体”,向自身要效益,向管理要效益。
3、从当前环境中迁移,寻找新的环境。
就像前面讲的,部分企业可以上市,可以产业转型升级,寻找新的机遇。
二、如何适应行业变化
1、战略层面:关注、研究、适应变化
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态势,需要关注多方面的咨询。市场的变化、客户需求的变化、模式的变化、竞争态势的变化、政策的变化、技术的变化,都是需要进行关注的。
就“营改增”而言,相比建筑业去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,“营改增”只是一场大战役中的小作战而已。
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,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是最重要的,也是永恒的,一定要持续关注下去。
在这里,给所有的建筑企业6条建议:
① 控制投资,避免因随意投资导致的现金流断裂
② 控制资源的投入
③ 管理应收账款
④ 控制公司内部成本
⑤ 加强营销
⑥ 组织不断更新
以“金螳螂”为例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开始做这样的调整。“金螳螂”年度收入大约有200多亿,应收账款占到140亿。
“金螳螂”以30亿注册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,借钱给甲方,指定作为装修费用的工程款。这样一来,就由纯粹的工程款,变成先由甲方抵押借款加利息,再支付装修款。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个“技巧”!
行业的现状,就是“狼多肉少”,需要加强营销拿到更多项目。从业多年的经历,有2句话对我影响最深。一句是李嘉诚讲的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”,还有一句是南方周末的一个标题“在生存面前,一切都变得可笑”。
2、员工层面:跟上组织调整
员工层面,一是需要调整心态,一是需要鼓足干劲。
在信息社会时代,工业4.0正在不断完善,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行业主流;
建筑业的市场、政策、技术在不断变化,要不断研究;
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,厘清企业自身的竞争、生存之道。
松下幸之助讲过一段话,“小企业面对的是生存问题,中等企业对社会已经有所贡献,大型企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”。企业需要在不断地前进中,完善战略规划,理清前进方向。
不要被时代抛弃,不要被行业抛弃,不要被公司抛弃,不要被自己抛弃。
希望大家坚持读书的习惯,能够每月读一本书,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。
答疑:
有关“企业资质管理逐渐淡化”的说法,能否详细解说一下?
未来,建企是否有必要升资质?
首先, “淡化建筑资质,强化个人执业”是正式写入住建部文件的,是有保障的。淡化资质的具体做法,大概是“不再区分等级,限制少量专业”。
另外,建筑资质的淡化,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,可能是3-5年,也有可能是10-15年。目前,即使在住建部内部,也没有确定的说法。
建筑资质就是一种“准入门槛”,实际上违背了“负面清单”的原理。
但是,不同专业之间,不同资质等级之间的界限,会越来越不明显。总之一句话,资质的竞争会变成能力、品牌、资源的竞争。
此外,建筑资质的淡化,在新版的建筑企业资质方面已经有所体现。在建筑劳务这一块,已经不再对资质有所要求了。专业承包的话,已经由60项减到36项。
可以看到,这是大势所趋,但是过程是循序渐进的。
济南铸诚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五岭路13号
电话:0531-58096188
传真:0531-58022876
邮箱:jnzcjt@163.com